上海赣兴尧氏陶瓷用品有限公司

她,窑变

中国的艺术一上来就独步世界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4-12-28 03:39
文章附图

“中国的艺术一上来就独步世界!”——木心


窑变,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,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。

古人对窑变的定义,相对来说,更加宽泛,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。例如《稗史汇编》认为:“瓷有同是一质,遂成异质,同是一色,遂成异色者。水土所合,非人力之巧所能加,是之谓窑变。”

图片

窑变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,由于瓷器胎土及釉料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,如釉中富含铜元素,铜经高温状态时与氧气结合,氧化及还原作用,成为氧化亚铜,呈现出红色,又因铜元素含量高低不同、氧化亚铜最终转化量的多少、窑炉内单位面积氧气含量高低不同,从而导致出窑后呈现出红色有深浅之别,如“鸡血红”“海棠红”“胭脂红”等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。钧瓷是自然窑变呈现色彩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瓷器,正因为其不可控制、不可预测的神奇自然窑变。

图片

通俗地讲,颜色釉的发色是随着窑火的变化而变化的。譬如铜红釉在柴窑火中容易变红,而在油窑及煤窑的火中就变成紫蓝或灰黑色的了,很难出现红色,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烧制材料及窑炉内二氧化碳、一氧化碳含量不一样从而导致氧气含量高低起伏而最终形成的差异,这种差异就是因为烧成条件不同,同样的釉,经不同烧制工艺而成的色彩也完全不同,比如茶叶末釉,也会产生“老僧衣”、“鳝鱼黄”和“蟹甲青”等多种色彩,其变化莫测,即使在科学技术条件下,人们仍然无法完全掌控,所以就把这种成色现象及过程被称之为“自然窑变”。

图片

以钧窑为例,北宋时期出产的钧瓷为一种典型的窑变釉。当时的钧瓷胎体厚重,釉层肥厚呈乳浊状,不透明,釉色呈现玫瑰紫闪天青、天蓝为最珍贵,釉面存在细小棕眼和蚯蚓走 泥纹。明代时期,瓷器烧造过程中,无法预料窑变的发生,出产的窑变瓷器被人们认为是不祥的怪胎,一般都被打碎。所以明以前的窑变瓷器很少。之后人们才渐渐发现窑变瓷器之美,其独特的形态美让爱好瓷器的人接纳欢喜。

图片

《景德镇陶 》也认为:“窑变之器有三:二为天工,一为人巧。其由天工者,火性幻化,天然而成……;其由人巧者,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,直名之曰窑变,殊数见不鲜耳。”对这种具体的“人巧”之法,《 南窑笔记 》记载道:“法用白釉为底,外加 釉里红 元子少许,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,涂于胎外,入火藉其流淌,颜色变幻,听其自然,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。其 复火 数次成者,其色愈佳。或如灿烂云霞,或如春花秋云,或如大海怒涛,或如万马奔腾微。

图片

到了清代之后 生产的 窑变釉 ,虽入火使釉流淌,颜色变化任其自然,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,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,较好的控制火候,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。著名的如康熙朝创烧的 豇豆红 、 苹果绿 等品种。


以上摘自 君落 什么是窑变


近期,我司往加拿大出售一款窑变瓷,蓝色星空带来的美感确实很受震撼。正如,前文摘选的窑变瓷图,这种风格的瓷,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艺术品。明明是一套餐具,咱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吃,而是——赏。

图片

或许是加拿大离北极更近,或许这套星空系列的陶瓷,促使这位加拿大友人一眼便使其联想到北极的星空,从这个角度感知到了她的美。想象下:在北极的星空下,用着这套星空主题的餐具,东方的瓷文明与西方的刀叉、玻璃杯,觥筹交错,在一起见证不同肤色人种的一次次欢聚。

她,窑变。用意不用力!已然穿越千年的时间,再度穿越空间。


文章分类: 品牌新闻
分享到: